硅宝科技研究报告:有机硅胶龙头布局新能源赛道未来可期
发布时间: 2023-12-05 作者: EMI屏蔽吸收材料

  公司是一家主要是做有机硅密封胶等新材料研发、生产、销售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 是中国首批创业板上市公司、中国新材料行业第一家创业板上市公司。公司在技术、 品牌、规模、平台、人才、业绩等方面均处于行业领头羊,是中国有机硅密封材 料行业龙头企业。

  公司是亚洲最大的高端有机硅密封胶材料生产基地。公司深耕有机硅行业 24 年, 旗下拥有 9 家全资子公司、7 个分公司、在全国建成 6 大生产基地、拥有 5 家高新 技术企业,是亚洲最大的有机硅密封胶生产企业。企业具有行业首个国家企业技术 中心、国家实验室认可(CNAS)的检验中心、首批国家装配式建筑产业基地,建立 了国际一流的研发体系和国际先进的生产的基本工艺,成功解决多项“卡脖子”技术难题, 减少高端产品对国外进口品牌的依赖。公司已建成 18 万吨/年高端有机硅材料生产 能力,是亚洲最大的高端有机硅密封胶材料生产基地,在建工程完成后,公司产能 将超过 26 万吨。

  公司主要是做有机硅密封胶等新材料的研发、生产及销售,所属行业为有机硅行业, 基本的产品包括有机硅密封胶、硅烷偶联剂。公司产品应用领域广泛,主要使用在于建筑幕墙、中空玻璃、节能门窗、装配式建筑、光伏新能源、动力电池、电子电器、 电力、汽车制造、机场道桥、轨道交通、5G 通讯等领域,整体周期性特征不明显。

  公司股权结构较为分散,无控制股权的人及实控人。公司最大股东为四川省国资委全资 子公司四川发展引领资本管理有限公司,持股票比例 14.31%;公司董事长王有治先生、 郭弟民先生、郭斌女士 2017 年签署协议为一直行动人,合计持有公司股份 18.79%。

  公司品牌众多,品牌力较强。公司旗下拥有硅宝、TALY、好巴适、正基、海特曼、 硅瑞特等品牌,“硅宝”是国家工商总局认定的“中国驰名商标”。经过 24 年的发 展,公司深受市场、客户、行业、政府的广泛认可。

  建筑胶、工业胶及硅烷偶联剂为公司主要经营产品。建筑胶是公司营收占比最高的产品, 除 22 年以外收入占比均超过 69%;22 年得益于工业胶增幅较快及建筑胶下游市场 景气度降低,建筑胶营收占比减少至62%。硅烷偶联剂则保持相对平稳的营收占比。

  公司营收持续增长,22 年归母净利润有所降低。22 年营收达 26.94 亿元,同比增长 5%;17 年以来公司营收持续增长,17-22 年复合增长率 30%;受原材料涨价影响, 22 年归母净利润达 2.5 亿元,同比减少 6%,但 17-22 年复合增长率仍高于营收达 37%。23Q1 受原材料大幅降价影响,公司营收下滑 21%至 5.31 亿元,但归母净利 润增长 29%达 0.55 亿元。

  公司费用管控能力慢慢地加强。公司财务费用率从始至终保持较低水平,研发费用相对稳 定。而管理费用率及销售费用率自 2017 年以来呈不断降低的趋势。2022 年销售、 管理费用率分别为 3.07%、2.33%,较 2017 年降低 5.22pct/6.16pct。

  胶粘剂种类众多。胶粘剂又称粘接剂或胶合剂,是一种靠界面作用将同种或两种以 上同质或异质的制件连接在一起,固化后有充足强度的有机或无机的、天然或合 成的一类物质。相比于传统的固体密封垫圈,运用粘合剂形成的液体垫圈具有应力 分布连续、重量轻、密封性能好等特点,更可通过自动化设备提高工艺效率,减 少总生产成本。

  胶粘剂市场蒸蒸日上,前景广阔。胶粘剂助推各个新兴领域实现轻量化、高粘接、 提质增效,全球及中国市场均迅速增加。根据中国胶粘剂和胶粘带工业协会的统计,2020 年我国胶粘剂的总产量达到 709.0 万吨,销售额首次突破千亿元大关,达到 1006.4 亿元人民币,分别比 2019 年增长 4.41%和 3.58%。 有机硅胶粘剂是指由聚有机硅氧烷(硅橡胶和硅树脂)为主要粘料制成的胶粘剂的 总称。有机硅胶作为一种新型环境友好型高分子材料,具有耐高低温、电气绝缘、 耐紫外线、耐候、耐水、阻燃、耐腐蚀、生理惰性、生物相容等优异性能。 有机硅胶是胶粘剂中的重要品种。根据中国胶粘剂和胶粘带工业协会的统计,2020 年有机硅胶占胶粘剂销售量比例为 15%,销售额占比为 19%,均占据第二胶种的位 置。在有机硅胶领域,近年来中国新能源、消费电子、汽车制造、新基建等产业不 断发展,可以预计,随着技术提升、产品成本的进一步下降、环保要求的不断趋严, 未来有机硅胶行业将有巨大的成长空间,有机硅胶有望持续替代其他产品。

  国内有机硅胶产业链较为完备。有机硅胶行业产业链上游主要为金属硅、氯甲烷、 催化剂等原材料,具体包括硅矿石、金属硅、有机硅等;中游为有机硅胶行业,主 要包括液体胶、室温胶、高温胶;下游广泛应用于建筑、电子电器、能源电力、医 疗卫生、纺织、日用品、交通运输等领域。当前我国的有机硅胶上下游产业重心均 在国内,能够实现全产业链的自给自足。

  有机硅行业中有机硅胶占比达 66%,是目前我国有机硅的主要下游应用领域。我国 有机硅产量不断提升,2022 年我国有机硅产量为 192.4 万吨,同比增长 18.3%,2019- 2022 复合增速 18%。细分产品中,室温胶占整体市场最多,达 37%;其次为高温胶, 占比为 29%;硅油乳液、液体胶、硅树脂及其他产品占比分别为 28%、4%、2%。

  从有机硅的下游应用领域分布格局来看,有机硅的主要应用领域为建筑行业、电子 电器行业、电力新能源行业。其中电子、电力新能源及建筑对有机硅的需求量最大, 根据 2022 年数据,比重分别为 21%、17%及 16%。受下游房地产景气度影响,建筑 行业需求量有所降低。

  传统建筑和装配式建筑均对建筑密封胶有较高的需求。2020 年,在建筑胶粘剂市场 中,传统建筑和装配式建筑的需求分别各占 39%和 24%。细分市场看,传统建筑中 建筑幕墙应用占比最高,为 48%。根据中国建筑金属结构协会铝门窗幕墙分会数据显示,2015-2019 年中国建筑密封胶产值呈现稳定增长趋势,2019 年中国建筑密封 胶约为 99.33 亿元,较 2018 年增长 2.1%。

  在传统建筑领域,胶粘剂的应用包括建筑幕墙、门窗等装饰密封和中空玻璃加工三 个方面。在幕墙和门窗中,胶粘剂(通常称作密封胶)主要用于承受接缝位移以达 到气密、水密等目的;在中空玻璃中,胶粘剂用于多层玻璃间隔处的密封。由于有 机硅密封胶在拥有良好的耐候性、拉伸强度大、抗振性、适应温度广等特点,因此 被广泛用于建筑领域的密封中。

  我国建筑业及建筑幕墙均处于稳步发展状态。我国建筑幕墙从 20 世纪 80 年代开始 发展,到 21 世纪初,我国已发展成为幕墙行业世界第一生产大国和使用大国。2022 年,我国建筑业总产值达到 31.20 万亿元,2011 年至 2022 年间,年均复合增长率达 到 9.4%。2016 年至 2020 年间,建筑幕墙行业产值规模以 9.57%的年均复合增速 增长,2020 年,我国建筑幕墙行业产值达到了 4,900 亿元。根据中国建筑装饰协会 幕墙工程分会的预测,2021 年我国建筑幕墙行业的产值有望达到 5,200 亿元,在行 业规模较大的情况下仍保持稳健增长的态势。建筑幕墙总产值的稳步增长也将带动 有机硅密封胶市场需求增长。

  中空玻璃市场需求稳步增长。中空玻璃因其优异的隔热(保温)、隔音性能、能够显 著降低建设能耗等优点正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截至 2021 年我国中空玻璃产量为 1.59 亿平方米,同比增长 9.18%,22 年受疫情及房地 产影响稍有下降。中空玻璃市场需求稳步增长将带动中空玻璃用有机硅密封胶需求 同步提升。

  此外,在国家政策的指导和鼓励下,装配式建筑逐渐推广。根据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印发的《“十三五”装配式建筑行动方案》,到 2020 年全国装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的 比例达到 15%以上,到 2025 年达到 30%以上。其中,部分省(市、自治区)要求装 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的比例超过 30%,装配式建筑行业发展有望超预期。

  受地产不景气影响,我们预测 25 年新建建筑面积缓慢恢复至 21 年水平。由于各地 强推装配式建筑政策,要求普遍高于 30%的装配率,因此我们假设 2025 年装配式 建筑占比为 35%。假设建筑胶单价为 1.5 万元/吨(硅宝科技 22 年建筑胶均价 1.5 万 元/吨),根据硅宝科技《特定对象发行股票并在创业板上市之募集说明书》,每平方 米用胶需求为 1kg,测算出 2025 年装配式建筑用胶规模达 159 亿元。

  光伏组件对有机硅密封胶产品品质要求高。光伏组件分为非聚光平板太阳能电池组 件、聚光光伏发电组件和电池组件,电池组件包括晶体硅电池和薄膜电池,有机硅 胶粘剂在光伏组件中的应用在粘接、密封、灌封过程中。层压后的太阳能电池片与 铝合金边框的粘接与密封,接线盒与背材的粘接,接线盒的灌封及薄膜电池与金属 背轨的结构粘接,是有机硅胶粘剂在太阳能电池中四个重要的使用部位。光伏组件 的使用寿命通常要求在 25 年以上,且主要应用在户外,应适应高温高湿、高低温、 强紫外线、臭氧、风雨等自然条件,所以光伏组件对有机硅密封胶产品的品质要求 很高,一般选用耐候性较好、绝缘性好,生产效率高的有机硅酮胶。

  全球及我国光伏新增装机增速迅猛。国际能源署光伏组织 IEA-PVPS 在日前发布的 《2023 年全球光伏市场快照报告》估计,2022 年全球安装的光伏系统装机容量达到 240GW。2022 年全国新增光伏并网装机容量 87.41GW,累计光伏并网装机容量达 到 392.6GW,新增和累计装机容量均为全球第一。以中国为主的全球光伏市场飞速 发展,将带动光伏胶需求同步提升。

  2025 年国内及全球光伏胶市场将分别达到 43.2 亿、118.8 亿元。我们做出如下假设: 1) 根据中国光伏行业协会名誉理事长在“光伏行业 2022 年发展回顾与 2023 年形 势展望研讨会”中预计,2023 年我国光伏新增装机保守预测为 95GW,乐观预 测为 120GW;全球光伏新增装机保守预测为 280GW,乐观预测为 330GW。我 们保守估计预测 23 年全球新增 280GW,2025 年达 330GW;国内 2023 年装机 量 95GW,2025 年达 120GW。 2) 据《硅宝科技:2021 年 10 月 26 日-28 日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光伏装机 1GW 用胶在 1200-1500 吨左右,我们假设 2023 年每 GW 用胶 1350 吨。目前 N 型电 池双面电池的特征将对电子器件的密封、防护、连接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组件单 位用胶量将因此提升,光伏胶市场将迎来更广阔的空间,我们取 2025 年单位用 胶量达 1500 吨。硅宝科技 2022 年工业胶均价 2.7 万元/吨,考虑原材料价格下 降带来的影响,取光伏胶 2023 与 2025 年均价分别为 2.2/2.4 万元/吨。 我们得到:2023 年全球光伏胶市场达 83.16 亿元,2025 年达 118.8 亿元,复合增长 率 12.6%;而国内市场 2023 年光伏胶市场空间为 28.22 亿元,2025 年有望达到 43.2 亿元,复合增长率 15.3%。

  胶粘剂是汽车生产中不可或缺的原材料。在汽车制造中,良好的粘接技术的使用可 以提高驾乘的舒适性,降低噪音、减震、轻量化、降低能耗、简化工艺,提高产品 质量,因此,胶粘剂在车辆设计、制造中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随着汽车制造技 术的不断提高,汽车胶粘剂涉及汽车整个制造过程所需的五大类胶种,大小品种 40 种以上。根据功能来分,胶粘剂在汽车中的应用主要分为整车制造用胶、汽车零部 件配套用胶及维修用胶,包括汽车焊装、涂装、总装发动机、底盘零部件和制造工 艺用到的胶种。

  根据《汽车行业用胶市场现状及应用前景展望》,聚氨酯胶和有机硅胶为传统乘用汽 车胶中占比最高的两种胶,占比分别达 31%、23%(2016 年数据)。

  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及模组、电芯应用对密封胶要求较高。新能源电动汽车因核心 部件组成及设计要求,使得许多部件都需要严格的热管理以避免部件的损坏;尤其 是导热材料,在新能源核心部件,如:电池、电机、电控等产生了很多新的需求。 有机硅胶粘剂具有优异的散热性能、耐高温性能、良好的浸润性、固化后硬度低, 是目前新能源车应用最好的一种胶粘剂,同时具有良好的性能。

  对于汽车行业有机硅胶市场规模我们做出如下假设: 1) 根据《汽车胶粘剂密封胶及其应用技术的发展》文中数据,轿车每车用胶约 20kg, 根据集泰股份《2022 年向特定对象发行 A 股股票募集资金使用可行性分析报 告》,新能源汽车相比于传统汽车的用量将提升 200%-300%,我们假设新能源汽 车用胶量有望达到传统汽车的 2.5 倍。此外,由前文我们得知汽车胶中约 23% 为有机硅胶,我们假设目前每车 1/4 的用胶量为有机硅胶。 2) 假设 2023-2025 年中国汽车产量逐步上升,每年增长率为 3%,而新能源汽车渗 透率同时逐步攀升,2023-2025 渗透率分别为 30%、35%、40%。 以此测算国内汽车行业有机硅胶用量将从 2022 年的 18.9 万吨增长至 2025 年 的 23.8 万吨,复合增长率 8%,2025 年汽车用有机硅胶市场规模有望达到 57.12 亿元。目前国内新能车渗透率的不断提升,以及对整车气密性、环保健康标准 等要求越来越高导致单位胶粘剂用量将增加,新能车的用胶量将会获得更大的 提升。

  电子胶是用在电子元器件或者电器灌封的一种材料,这种材料在没有灌封前属于液 体状态,可以渗透电器组件的缝隙或者角落里。固化后具有一定的黏性,附着力强, 可以紧紧的把电器元器件包裹起来,这样可以达到防水、防潮、密封的效果。据新 思界产业研究中心发布的《2017-2022年中国电子胶行业市场需求与投资咨询报告》 显示,2016 年中国电子胶水市场规模已经达到了 91.7 亿元,同比增长 12.1%;而到 2019 年,中国电子胶市场规模已超过 100 亿元。 电子胶用量在整个胶粘剂中占比较小,但因其具有高附加值的特性而受到业内高度 关注。目前电子产品越来越趋向于小型化、轻量化和高性能化,对电子胶粘剂的要 求也越来越多。为应对这些要求,市场中的电子胶粘剂种类越来越丰富,高质量产 品的开发投入也逐年加大。

  电子胶粘剂产品类型较多,包括 EVA 热熔胶、有机硅胶、环氧胶、UV 胶、PUR 胶、 导电胶、瞬干胶以及厌氧胶等,其中 EVA 热熔胶、有机硅胶、环氧胶、PUR 胶用量 较多,其他电子胶粘剂产品用量相对较少。 有机硅胶在中国电子胶粘剂市场占比最大,且未来空间潜力巨大。电子胶水产品类 型很多,主要包括 EVA 热熔胶、有机硅胶、环氧胶、UV 胶、PUR 胶、LOCA 胶、 厌氧胶等,其中有机硅橡胶占比最大。含有机硅树脂的导电胶产品相比于环氧树脂 和丙烯酸树脂有耐热性好、耐候性好、耐 UV 等特点,可用于 LED、大功率 LED、 显示器、太阳能电池等各种电子元件的组装和粘结,其未来的发展方向为降本增效, 包括减少银含量,使用其他导电填料等。

  我国有机硅胶市场竞争格局较为激烈。低端胶粘剂产品的生产设备和加工工艺比较 简单,进入壁垒较低,大量低劣产品充斥低端市场。但对于技术、质量及性能要求 高的中高端胶粘剂尤其是各类工程胶粘剂产品而言,存在技术和研发投入较大、品 牌及销售网络建设难度大、资质认证复杂等壁垒。 目前高端有机硅胶仍依赖进口产品。我国已成为有机硅胶生产和消费大国,但国内 企业的产品多为 107 胶、110 生胶、混炼胶等初级深加工产品,高端下游制品仍存 在牌号少、档次不高等问题。随着有机硅胶市场需求的快速增长,我国高端有机硅 胶产品大量依赖进口。中高端胶粘剂进入壁垒较高。对于汽车、电子、轨道交通等 应用要求较高的领域,产品质量突破困难,客户认证和导入期较长,进入门槛高企, 产品附加值也较高。海外巨头占据主导地位,汉高、陶氏杜邦、富乐、3M 等跨国企 业是所在细分领域的领导者,外资企业在规模、产品和服务方面具备优势,产品结 构较国内企业更全面,其产品主要集中在市场和技术含量较高的高性能胶粘剂。

  目前有机硅胶产商各家都在产能扩张以抢占市场份额。其中,硅宝科技产能处于行 业领先地位,规划项目投产后产能将达 20.6 万吨。

  成本方面,有机硅胶的主要原材料为硅橡胶等。107 及 110 胶分别为室温胶及高温 胶的主要原材料。根据硅宝科技年报,有机硅聚合物采购成本均在宗原材料成本50% 以上。因 2021 年 9 月能耗双控对有机硅原料金属硅影响,四川、云南等地金属硅大 幅减产,有机硅单体价格受金属硅价格急剧上涨而大幅上涨。有机硅胶企业盈利能 力收到影响,以硅宝科技为例,2021 年 H1 有机硅聚合物平均采购单价为 29.08 元 /kg,较 2020H1 上升 105%,2022 年以来采购成本不断降低。

  2022 年有机硅单体产能大幅提高。有机硅单体产能而言,据中国胶粘剂和胶粘带工 业协会统计,截止 2022 年底,中国有机硅甲基单体产能已达到 500 万吨,有机硅单 体产能增幅超 34%,约占全球有机硅甲基单体产能的 67%。 各大公司不断扩充产能,中国有机硅单体产能有望不断提升,有机硅胶原材料成本 将保持在合理的区间。2022 年国内有机硅单体新增产能陆续投放,供应充足,有机 硅单体价格高开低走,下半年维持低位。据合盛硅材公告,合盛硅材 2022 年有机硅 主要产品单位售价 20,321.49 元/吨,较 2021 年 27,141.07 元/吨下降,下降 25.13%。 根据我们不完全统计,2023 年全年有机硅单体产能投放将在 72 万吨以上;据中国 氟硅有机材料工业协会统计,预计“十四五”末,中国境内有机硅单体产能将达到 750 万吨/年,占全球有机硅甲基单体产能的 75%以上。在上游原材料新产能投产预 期下,预计未来原材料会供应充足,107 胶、110 胶价格将会维持在合理区间,带动 有机硅胶行业各上市公司盈利能力修复。

  公司建筑用胶主要应用场景分为建筑幕墙、中空玻璃、节能门窗、装配式建筑及家 装。公司深度拓展大客户、培育优质经销商、拓展新渠道,市场占有率继续提升, 稳居行业龙头地位。2022 年公司继续加大优质百强房地产企业品牌入围工作,新入 围力高、金茂、阳光 100 等房地产品牌库;优化与国内大型幕墙公司如江河、方大、 远大,国内大型玻璃加工企业如南玻、台玻、信义、耀皮、旗滨等的合作。报告期 内,公司连续五年蝉联中国房地产供应商竞争力 10 强建筑胶榜单第一,2022 中国 房地产配套供应商上市公司投资潜力 5 强、建筑胶十大首选品牌等荣誉。 公司建筑胶采用经销为主、直销为辅的销售模式,受地产暴雷的影响较小。建筑幕 墙基本上以直销为主;门窗方面与大的门窗公司采用直销模式,小的采用经销;家 装是小经销商。建筑胶方面公司通过技术交流、前期设计等提前开展工作,通过服 务提升客户粘性。 报告期内,受有机硅原材料和产品价格下行的影响,公司建筑类用胶产品实现销售 收入 16.73 亿元,同比下降 5.53%。受房地产行业开工、竣工面积同比下降的影响, 公司幕墙胶产品销售不及预期。随着装饰装修行业提档升级以及城市更新计划的实 施,公司在中空玻璃、节能门窗、装饰装修领域用胶销售继续保持增长。

  装配式建筑有望为公司带来新的增量。近年来,国家大力倡导绿色建筑,基于住建 部发布的《“十三五”装配式建筑行动方案》政策利好的影响,装配式建筑行业进入 快速发展时期。公司是国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认定的首批“国家装配式建筑产业基 地”。公司装配式建筑用胶用于武汉火神山和雷神山医院、湖北省最大的装配式建筑 沌口六村项目、郑州市最大的装配式建筑文华苑人才公寓项目,得到施工单位的一 致好评。2020、2021 年公司装配式建筑销售同比分别增长 43.69%、148.79%。 新品类不断拓展,电商业务稳步发展。通过不断丰富家用密封胶产品,推出全屋美 容美缝系列新品。在天猫、京东旗舰店等线上业务销量持续增长的基础上,开通京 东自营、抖音平台等新店铺,实现销售渠道全覆盖。电子商务方面,2020、2021 增 速较快,2022 年增速放缓,销售额达 1229 万元,同比增长 8.15%,今年来呈持续增 长的态势。

  近几年来公司工业胶表现亮眼。工业领域是公司产品增长最快的领域,2022 年工业 胶实现营收 6.56 亿元,同比增长 31%。2017-2022 年公司工业胶营收年复合增长率 67%;工业胶占比从 7%上升至 24.4%,工业胶增速高于建筑胶及公司平均增速。 盈利能力方面,公司工业胶表现较好。工业胶以直销为主,主要开发大客户和优质 客户以快速提升工业胶市场份额。公司工业胶盈利空间大于建筑胶,2021 年前均保 持在 30%以上。

  公司为光伏产业提供光伏组件用密封胶、BIPV 用胶、光伏逆变器灌封胶、光伏胶 膜助剂等产品。公司光伏组件用密封胶已成功应用于隆基、中环、正泰、尚德、海 泰等光伏头部企业,公司连续两年上榜“中国光伏百强品牌”,与隆基、正泰等多家 光伏头部企业开展深度合作,并出口印度、土耳其等国。 公司光伏胶保持较高速度增长。公司 2020 年产品全面进入太阳能光伏组件、BIPV 等多个领域,叠加 2021 年募投项目 2 万吨/年光伏用胶逐步投产,2021 年、2022 年 光伏胶销量增速较快,2021 年同比增长 284.11%;2022 年营收 2.44 亿元,同比增 长 103.82%。

  2020 年 4 月 20 日,公司以现金方式收购拓利科技 100.00%股权。拓利科技主要生 产有机硅橡胶、紫外光固化材料、环氧树脂材料三大类,此次收购提升了公司在有 机硅橡胶行业的竞争优势,丰富并完善公司产业布局,提升公司盈利能力。 拓利科技具有丰富的客户资源。拓利科技产品已在 5G 通讯、电力输变、电子电器、 新能源、交通、汽车制造等领域应用,成功服务于中兴、比亚迪、国家电网、南方 电网、美的、格力等众多知名企业,同时进入华为物资备案库。

  收购后拓利科技营收实现快速增长。2021 年拓利科技成功入选国家专精特新“小巨 人”企业,有机硅压敏胶和导热灌封胶销售增长明显,业绩稳步提升。2022 年受疫 情影响,汽车胶及消费电子用胶量降低导致拓利科技实现营收 2.2 亿元,同比微增 1%;归母净利润则下降 12%至 1589.9 万元。 以拓利科技为切入口,公司在电子电器方面增加了产品种类及客户导入。公司逐步 丰富导热、灌封、粘接和防护系列产品线,在高端电子产品中进口替代优势明显。 公司电子导热胶系列产品已被中兴通讯、天马微电子、大疆无人机等高端客户批量 采用;公司为新能源动力电池组装用胶提供整体解决方案,已经成功服务于宁德时 代、比亚迪、ATL、多氟多、飞毛腿等知名企业。报告期内,公司电子电器行业用 胶实现销售收入 2.73 亿元,同比增长 28.68%。2023 年,公司将继续推动眉山拓利 2 万吨/年功能高分子材料基地及研发中心项目全面投产。

  同时,公司在电力防腐、特高压输变电、电网改造等多个领域全面发展,并持续拓 展新业务。公司防腐材料及解决方案广泛应用于电力防腐、工程防腐,并在畜牧、 桥梁等领域持续发力,公司在巩固五大电力、中石化等业务合作基础上实现与中石 油的合作突破。 在汽车行业,公司为汽车车灯、汽车电子、风挡玻璃等关键部位提供有机硅密封胶、 聚氨酯密封胶、反应型聚氨酯热熔胶等系列产品,为宇通、金龙等头部客车制造商, 法雷奥、海拉、星宇、华域视觉等国内外知名车灯企业提供产品和服务,产品成功 出口俄罗斯、泰国等国家。 公司不断扩充产能以满足市场需求。前次募投项目“五万吨/年有机硅密封材料生产 基地项目”于 2016 年建设并于 2018 年达产,导致 18 年产能利用率降低。随后通过 产能爬坡及产能消化,公司产能利用率不断上升,2021 及 2022 年产能利用率均超 过 100%,公司产能陷入瓶颈。

  20 年定增募投项目启动,21 年后逐步投产。2021 年 3 月 15 日,公司完成向特定对 象发行股票上市,筹集资金 8.39 亿元,其中 5.2 亿元拟用于“10 万吨/年高端密封胶 智能制造项目”建设。募投项目于 2020 年启动建设,2021 年 6 月底,2 万吨/年高 端建筑幕墙用硅酮耐候密封胶和 2 万吨/年太阳能用硅酮密封胶已顺利投产;2022 年3万吨已经顺利建设完成;目前公司正在积极推进募投项目剩下的3万吨产能建设。 项目全部投产后,公司有机硅密封胶总体产能将超过 20 万吨/年。

  公司是国家技术创新示范企业,每年保持研发费用投入占营业收入 4%以上,建立 了国际一流的研发体系。公司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自主研发出系列高性能有机 硅密封胶产品,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减少高端产品对国外进口品牌 的依赖,促进了国内产品结构调整。公司目前有多个产品在小试及中试阶段,用于 提高公司产品性能及市场竞争力。

  公司全资子公司安徽硅宝负责硅烷偶联剂的研发生产与销售。硅烷偶联剂广泛应用 于光伏 EVA 膜、密封胶、涂料、塑料等行业。安徽硅宝重点聚焦光伏膜材行业, 硅烷偶联剂可用于提升已经成为海优威、苏州赛伍、阿特斯等知名客户的主要供应 商,成为瓦克、三星、KCC 等知名企业的优质供应商,出口欧洲、美洲、东南亚等 地区。 硅烷偶联剂作为光伏 EVA 膜的关键助剂,2022 年行业增速快、公司业绩高增,2022 年公司硅烷偶联剂收入 3.29 亿元,同比增 22.59%,产能利用率从 2020 年的 51.57% 提升到 2022 年的 103.64%。同时公司将完成子公司安徽硅宝技改项目,扩大光伏 用硅烷偶联剂产能,目前技改工作进行中。

  负极材料是锂离子和电子的载体,在电池充电过程中起着能量的储存与释放的作用。 在电池成本中,负极材料约占 10%~15%,是锂电池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反应机理 不同,负极材料可以划分为插层嵌入型材料、合金相变型材料、以及尚未有商业化 应用的转化型材料。插层嵌入型材料以石墨负极材料、钛酸锂材料为代表,合金相 变型材料以硅基材料、锡基材料为代表。

  动力锂离子电池市场需求爆发式增长为负极材料行业带来了较大的发展契机,行业 需求出现爆发式增长,在传统的锂电池中负极材料一般选用石墨。新能源汽车和储 能领域锂电池需求大幅,导致近两年负极材料出货量呈爆发性增长,2022 年中国锂 电负极材料出货量 137 万吨,同比增长 90%,复合增长率 55.6%。2022 年得益于石 墨负极材料市场的快速增长,天然石墨及人造石墨市占率达 999%,牢牢占据负极 材料绝对市场份额。

  硅基负极材料性能优异,有望替代部分石墨负极市场。由于石墨的理论容量较低 (372 mA·h/g)不能满足高能量密度的需求,因此石墨负极在电动汽车中应用也受 到了阻碍。硅由于差的导电性不利于锂离子的扩散和电子传输,因此将硅和导电性 优异的碳材料复合,可以显著的提高硅的导电性,从而改善硅基材料的倍率和循环 性能,硅基负极材料空间广阔。

  近年来,中国硅基负极材料正在持续不断的发展,硅基负极市场仍有较大提升空间。2022 年硅基负极材料出货量达 1.7 万吨,同比增长 60.4%,但渗透率仍未得到较高提升, 2021 年占负极材料出货量的 1.5%,仍有较大的提升空间。

  硅碳负极为 4680 电池所使用的负极材料。4680 电池采用了高镍正极,需要使用比 容量更高的硅负极与之匹配,最大限度的提升电池整体能量密度,石墨负极理论最 大电池容量 372Wh/kg,硅负极理论最大电池容量可达 4200Wh/kg。其次,4680 圆 柱形的体积相较于方形和软包结构,更容易控制硅负极的体积膨胀。

  4680 电池有望带动硅碳负极材料放量。特斯拉于 2023 年 6 月 17 日宣布,美国得克 萨斯州超级工厂 4680 电池电芯累计产量超 1000 万颗,4680 电池将在 2023 年迎 来放量,带动硅负极增长。硅碳电池是高能量密度发展的必然趋势,随技术瓶颈的 克服与终端客户接受度提升,硅碳将成本下降,实现大规模量产,CNCET 预计 23 年我国硅碳负极材料产量及消费量将达到 6 万吨,未来硅碳负极市场前景巨大。伴 随 4680 电池量产进程加快,宁德时代、比亚迪、国轩、亿纬等电池厂商均在硅基负 极材料的电池技术上有产能规划。 当前,布局硅基负极的企业大体可分为三类:一是自身从事负极研发生产的企业, 如贝特瑞、杉杉股份、璞泰来等;二是科研院校的创始团队,如天目先导等;三是 跨界布局的电池企业,如国轩高科、硅宝科技等。

  公司在硅基负极材料有多年的技术经验。2017 年公司承接成都市科学技术局“高安 全、高比能动力锂离子电池关键材料”项目,该项目由公司牵头,联合四川大学、 电子科技大学、成都巴莫科技有限责任公司等五家单位共同进行大容量硅基负极材 料的相关研发。2019 年公司建成 50 吨/年硅碳负极材料中试生产线,产品通过鉴定, 达到国际先进水平。2021 年公司发布公告,设立全资子公司建设 5 万吨/年锂电池用硅碳负极材料及专用粘合剂项目,总投资 5.6 亿元,包含 1 万吨/年锂电池用硅碳 负极材料及 4 万吨/年专用粘合剂。 为推动 5 万吨/年锂电池用硅碳负极材料及专用粘合剂项目顺利实施,公司新建 1000 吨/年动力电池用硅碳负极生产线及研发基地项目。此项目 2022 年本项目建设完成, 有利于公司开展动力电池用硅碳负极材料产品检测及认证,为公司 5 万吨/年锂电池 用硅碳负极材料及专用粘合剂项目顺利实施奠定基础。根据公司项目可行性分析, 待项目完全达产后每年可为公司带来 5 亿元营业收入及 1 亿元净利润。

  我们假设: 1)新增产能逐步投放,有机硅胶产能逐步爬坡;2)受原材料下跌影响,公司 23-25 年成本较 2022 年大幅下降,带动产品销售价格下降;2)建筑类用胶产能提升,但 产销量受地产大环境影响增速未及公司预期;建筑类用胶市场之间的竞争较为激烈,毛利 率逐步下降;3)工业类用胶随着拓利 2 万吨/年高分子材料生产基地项目及 10 万吨 /年高端密封胶智能制造项目中的工业胶项目逐步投产,随着公司产品渗透率提升叠 加下游需求持续增长带动产销量上升;4)硅烷偶联剂技改完成,产销量及营收保持 适当增速;5)负极材料及负极胶 23、24 年实现量产,且下游验证情况较好,预计 实现规模销售。

  (本文仅供参考,不代表我们的任何投资建议。如需使用相关信息,请参阅报告原文。)